联系我们/Contact us
- 安徽泰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联系人:王经理
- 电话:17732605906(微信同步)
图片申请合肥版权登记保护的问题
现在网络上使用的图片越来越多,而且是随意使用。从来没有人想过图片版权的保护问题,小编就为大家梳理下图片申请合肥版权登记保护主要的两个问题。
1、确权网络图片根据创作来源划分根据《著作权法》有关规定,作品须具备独创性、可复制性与合法性才能拥有独立的著作权。一般而言,网络图片只要不包含违法内容,经复制传播能够为他人理解和感知,就具备可复制性与合法性。因此,网络图片的可版权性关键在于,其内容是否达到法律所要求的独创性程度。
2、交易保护网络图片版权价值的基础在于其交易价值,因此交易保护是版权保护的核心环节。加强版权交易保护首先需要设立统一的版权交易集体管理组织。对此,可以效仿已有的音乐著作权协会、电影著作权协会等,建立图片版权交易管理组织,主要开展代表作者统一谈判缔约、授权许可、收取费用、分配利润、管理作品以及参与国际合作等方面的事务。
委托开发的软件著作权归谁所有?如何确定委托开发软件著作权归属?下面由为大家详细介绍委托开发软件著作权归属的相关内容和处理原则。
什么是委托开发软件?委托开发软件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委托他人根据自己的要求进行软件开发。由于软件开发是一项系统性的智力活动,不是单个人或单个组织都能轻易完成的,需要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员和有着丰富开发经验的专门人才才能完成。
计算机软件信息化系统已经应用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太空探索,小到疫苗接种等等,而大部分软件都不是使用单位自己开发的。因此软件使用单位通常会委托具有软件开发技能的个人或者企业进行开发,这就产生了软件的委托开发。软件使用单位为委托人,受委托开发软件的个人或者单位为受托人。
委托开发的软件著作权如何归属?《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十一条规定,接受他人委托开发的软件,其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与受托人签订书面合同约定;无书面合同或者合同未作明确约定的,其著作权由受托人享有。
委托开发合同如何约定著作权归属?在委托开发软件的情形下,委托人的通常义务是提出软件需求、支付开发费用。受托人的通常义务时按时按质根据委托人提出的需求实现软件的开发过程,并最终交付软件。需要注意的是,委托方不会因支付开发费用就自然享有开发软件的软件著作权。委托开发合同约定软件著作权归属一般都以下三种情况:
1)知识产权归委托方所有在这种情况下,受托方的劳动成果归委托方所有,受托方因此获得委托方支付的开发费用和报酬。软件开发完成后,受托方需要将软件开发的所有成果,包括设计文档、用户文档、数据库设计文档、软件源代码、软件运行程序、安装使用手册等全部交付委托方。
2)知识产权归受托方所有有的情况下,受托方已经有相同或类似的软件产品,或者委托方支付的费用无法全部负担受托方的开发成本,那么委托开发合同可以约定知识产权归受托方所有。委托方可以在约定的范围内使用该软件。受托方拥有了软件的著作权,就可以在市场上向第三方销售许可该软件,弥补自己的开发成本和赚取利润。按照本方案签署委托开发协议后,甲方用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了软件的使用权,乙方拥有可以市场化销售的软件产品。软件开发完成后,一般情况下,受托方只需将与软件使用有关的文档以及软件运行程序交付委托方,一般不提供源代码给委托方。
3)知识产权归双方共同所有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享有该软件的著作权,该软件的软件著作权归双方共同所有。委托开发合同同时应该约定软件著作权的使用和转让的权利,以及有关利益分配方式。同时需要约定研究开发工作完成后,后续进行在此软件基础上进行软件升级开发的知识产权归属事项,以及相关利益的分配办法。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委托开发合同不能仅仅约定软件著作权归属,还需要约定委托开发软件的专利权等其他类型的知识产权归属。
无合同约定委托开发软件的著作权归属没有书面合同或者虽有书面合同但是没有约定著作权归属的情况下,其著作权由受托人享有。
1)这种规定主要是考虑了受托人是软件的实际开发者,是软件真正的开发者,符合作者享有其创作的软件的著作权的一般原则。
2)这种情况下无疑是对委托方不利的,这就提醒委托方在进行软件开发委托时应该充分注意到法律的这一规定,进行软件开发委托时应该签署书面合同并且明确约定著作权归属事项。
3)在委托开发合同没有明确约定著作权的归属致使软件著作权依据条例的规定归属于受托方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委托人在约定的使用范围内享有使用软件的权利,双方没有约定使用作品范围的,委托人可以在委托创作的特定目的范围内免费使用该软件。
软件合法复制品所有人享有什么权利?
软件的合法复制品所有人享有下列权利:
(一)根据使用的需要把该软件装入计算机等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装置内;
(二)为了防止复制品损坏而制作备份复制品。这些备份复制品不得通过任何方式提供给他人使用,并在所有人丧失该合法复制品的所有权时,负责将备份复制品销毁;
(三)为了把该软件用于实际的计算机应用环境或者改进其功能、性能而进行必要的修改;但是,除合同另有约定外,未经该软件许可,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提供修改后的软件。
互联网版权保护包括了哪些方式,在如今这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社会,网络上的资源大多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这也使得互联网版权保护难度大大的增加。但我们也不能因为难度大就不保护自己的版权了,那么互联网版权保护包括了哪些方式?
互联网版权保护包括了哪些方式?
一、技术措施
技术是网络著作权保护的关键。网络作品的权利保护源于技术,发展于技术,也受制于技术。数据技术所产生的利润空间和驱动力使得网络作品的非法复制与盗用有了经济学的合理性。充分发挥技术措施的保护功能,首要的是加快技术创新并予以发展性应用。用技术来控制网络作品的使用与传播成为数字领域中维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发防火墙技术、信息加密技术、水印加载技术、ca认证技术等,有效地阻止、限制或禁止不正当接触或复制网络作品的行为,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和网络文献信息安全。
二、法律手段
法律是著作权保护的核心。通过法律手段来加强网络著作权保护,一方面,要强化法律意识,完善网络信息的法律体系。既要对现有著作权法等进行修改完善,又要制定新的法律来规范作品网上传输行为;既可以通过对传统著作权保护作出网络视角的解释和延伸,又可以进行互联网作品保护的专门立法。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执法,提升法律地位,维护法律权威。加强对网络传播和经营活动中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采取审查准人制度,实施跟踪监督,制止侵权行为的发生。法律在保护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正当的财产权利及其基于这种权利带来的财产性利益的同时,也要“为权利的行使设置边界,为权利人的行为划定篱笆”,调节网络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保证网络作品得到合理使用。
三、道德调控
网络是自由与责任相统一的新领域。法律的共性不能完全涵盖网络著作权保护中的特殊性,技术的受动本质要求人类对其予以理性的应用,道德作为人类一种主体的自律机制,能克服技术与法律的弊端与不足,时刻约束和监督网络主体的行为。最后,完善网络道德原则。
1、坚持诚实信用原则。网络作品使用中产生的道德危机要求网络各方彼此相互尊重,恪守网络诚信。
2、坚持公平正义原则。明确著作权人和社会公众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在信息共享和信息独有之间寻找一个“度”的考量。
3、坚持主体性原则。网络不同于现实生活环境,其道德约束力完全来自于主体具有的道德意识和判断,不单是要求网络主体对自己的行为具有选择权和决定权,更重要的是要承担相应的行为责任。
最新文章
- 深入解析瑶海区影视版权价格的合理性[ 2024-07-27 ]
- 瑶海区影视版权价格合理性的探讨[ 2024-07-27 ]
- 包河区美术著作权登记费用的具体制定与执行[ 2024-07-27 ]
- 包河区美术著作权登记费用的制定依据与考量[ 2024-07-26 ]
- 肥西软件版权登记费用指南[ 2024-07-26 ]
- 肥西软件版权登记费用详解[ 2024-07-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