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Contact us

  • 安徽泰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联系人:王经理
  • 电话:17732605906(微信同步)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赝品是否会侵犯原作著作权?

赝品是否会侵犯原作著作权?

作者:安徽泰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时间:2023-09-14 08:49:39

软件著作权和软件专利保护都是知识产权体系下的保护方式。但是软件著作权和软件专利保护,无论是从保护的法律,保护的客体,保护的时间,申请的流程都区别很大。下面从这些方面简单介绍他们的区别。

软件著作权指的是软件的开发者或者其他权利人依据有关《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规定,对于软件作品所享有发表权、开发者身份权、使用权、使用许可权和获得报酬权。软件著作权属于民事权利,具备民事权利的共同特征。软件著作权自你的软件设计完成后,就自动享有对其的软件著作权,无需进行登记。当然为了更好的保护,您可以到版权中心进行登记,以证书的形式确认下来。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期限为50年。

软件专利指的是软件的开发者或者其他权利人依据专利法的相关规定,对软件作品运行思路进行保护。软件专利的获得不像软件著作权采取登记制,软件专利实行审查制度。纯软件申请专利只能申请发明专利,和硬件结合可以申请发明和实用新型。无论是哪种,其审核都非常专业。需要审查申请方案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软件申请专利如果申请发明专利,需要3年的时间,实用新型是6-8个月的时间。审查周期较长。但是其保护的力度相对与软件著作权要强很多。打个比方:如果有一款用C++写软件程序,你申请了软著,那么对手用java做出了同样的效果,那软件著作权是不判定为侵权的。而软件专利保护的是方案的思想,这种例子是收到专利法的保护的。

软件著作权和软件专利还有下面几点区别:1.软件申请专利,其程序必须公开,而软件著作权则不需要。2.软件申请专利除了需要支付申请费用,后期还需要支付年费,而软件著作权则只需要申请申请费,后期无需支付年费。3.软件专利申请周期长,需要3年,如果你的软件用途的周期短则不必要申请专利,如果核心技术有价值巨大,有用的周期长,则建议申请软件专利。

赝品是否会侵犯原作著作权?

依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如果赝品只是供个人欣赏的,是不会侵犯著作权的,如果制造赝品是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会侵犯著作权。《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销毁侵权复制品,并可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还可以没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

(三)未经表演者许可,复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或者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四)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五)未经许可,播放或者复制广播、电视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六)未经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权利人为其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采取的保护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技术措施的,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七)未经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删除或者改变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的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的,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八)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

文学作品版权登记具备哪些特性和作用?

文学作品,是指用语言文字符号记录的,用以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作品的创作成果,他包括小说(长、中、短篇)、诗歌、散文、论文、剧本、电影、电视创作、歌曲等表达方式,无论作者采用的是手写、打字、印刷、磁盘、光盘等书写记录方式,都是文字作品。

文学作品版权登记特性

1、独创性:虽然是文字作品,但是作品必须有作者本人通过独立的构思和创作的灵感构成,具有独创性的作品才能够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2、可复制性:指可以通过印刷、拓印、录音、录像、复印、临摹、反拍、翻录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多份,但无论采用什么复制方式以及复制多少作品,均不会改变作品的内容及思想。

3、合法性:作品本身应当是法律所允许的客观形式表现出来,公民从事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应当不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符合法律的规定。版权登记的作用作品一旦完成,无论出版与否,登记与否,作者都享有著作权。作品登记采取自愿原则,著作权人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办理版权登记手续。

版权登记的主要目的在于有效维护著作权人和作品使用者的合法权益。(1)加强对著作权人的保护,明确作者与作品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帮助权利人保存证明其对登记作品享有著作权的初步证据,在作品的使用和传播过程中,以及在解决著作权纠纷的过程中,一旦发生需要由当事人证明其权利人身份的情形,可以及时、方便、快捷地举证。(2)减轻权利人举证负担,把举证责任转移给对方当事人。因为发生著作权纠纷以后,当事人提交的安徽版权登记材料可视为权利归属的初步证据,对方当事人如果不能提供有效反证,则不能推翻该初步证据。(3)加强对版权的行政保护。(4)协助司法机关取证,以便迅速结案。(5)软件著作权登记对于软件企业来说尤为重要,登记证书是企业办理“双软认定”(软件企业认定和软件产品登记)以及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必要前提条件。(6)促进版权产业的发展。

著作权侵犯_侵犯著作权认定规则

著作权侵权是指一切违反著作权法侵害著作权人享有的著作人身权、著作财产权的行为。那如何认定是否侵犯了著作权呢?别急,小编马上为您解答。侵犯著作权的行为,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有侵权的事实即行为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不按著作权法规定的使用条件,擅自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以及表演、音像制品和广播电视节目。著作权侵权行为,既没有征得作者和其他著作权人同意,也不属于合理使用和法定使用的情形,这是对作品的擅自使用,因而是一种违反著作权法的行为。这种侵权行为既可能是对他人的著作人身权造成了损害,也可能对他人的著作财产权造成损害,还可能同时损害他人的著作人身权和财产权。如非法复制他人作品可能只侵害了他人的著作财产权,而假冒他人作品,则往往同时侵害了他人的著作人身权和财产权。

2、行为具有违法性著作权是一种绝对权,任何人都负责有不能侵犯该项权利的不作为义务。他人在使用著作权作品时必须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法律有关规定,如果行为人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其行为即具有违法性。至于不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未能取得著作权的作品,或者是已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其他人在使用时不存在侵权问题。

3、行为人主观有过错所谓过错,是指侵权人对其侵权行为及其后果所抱的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侵犯著作权的行为,绝大多数是故意的;也有少数既可以由故意构成,也可以由过失构成。区分过错的形式,在确定侵权人的法律责任时有一定的意义。一般说来,故意侵权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重于过失侵权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认定侵犯著作权罪,主要应注意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具体在讲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行为人主观方面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如果行为人实施侵犯著作权出于破坏他人名誉等其他目的的,不构成本罪。第二,注意违法所得数额和其他情节在区分罪与非罪中的作用。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是区分侵犯著作权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的主要标准。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违法所得数额较大”和“有其他严重情节”是选择性要件,只要符合其中之一即可构成本罪,无需同时齐备。


 

版权所有:安徽泰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QQ/微信:1766534168